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深学生对《水文学》课程的学习理解,11月14日,城环学院2019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在指导老师蔡安宁,牛赟,徐海英及冯如的带领下开展课程实习,依次对甘罗城遗址,韩侯故里,苏北灌溉总渠,洪泽大坝,水釜城,渔人湾和三河闸进行考察学习。
实习开始,同学们参观了甘罗城遗址,蔡安宁在遗址处详细解说了甘罗城的建城史和历史地位。从他的讲述中,同学们了解到这些城池既标志着往昔的繁盛,也承载和积淀着一方地域丰厚的历史文化。实习地转向韩侯故里,3A景区,门外破败残垣久未修葺,但微风习习,芳草萋萋,不减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蔡安宁讲解了韩侯故里的建筑特点,韩信的一生简介,并结合此地旅客稀少的场景拓展了景区商业规划方面的知识。
牛赟将“不忘初心,牢记水文人使命”的水文人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整个实习过程中。在苏北灌溉总渠,他介绍了淮安的水系建设和基础流域走向,通过电子地图的观看和实地考察以此来补充课上的水文知识。在洪泽大坝,他描述了天鹅湖的形成原因和水文过程特征,并复习了湖泊形成的三要素。
在前往渔人湾的路上,徐海英引导同学观察沿途的庄稼的生长情况,将水文联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渔人湾的实地考察,蔡安宁从自然地理角度介绍淮河水系的发展和变迁等,再从人文地理角度讲述了淮河沿岸现在的生态养殖规划,决堤黄河淮河变道的原因,南水北调线的规划路线等。在老师细致地讲解下,同学们对淮河流域有了具体深入的认识,也感受到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融合,体会到了水利工程在防洪的同时,与水生态修复、环境美观、旅游等行业结合,为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在三河闸,蔡安宁通过讲述水下泗州城的形成原因和淮河水怪巫支祁的传说以此来描述淮河流域曾经的多灾多难。同学们通过远眺绕行江心洲的河流,触摸古老岩层的脉络纹理,聆听波涛击岸背后的故事,用地理学人的眼光观察世界,轻轻打开大自然的科学之门。水文学实习落幕,但地理学人的征途,永不止步。
通过指导老师们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同学们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专业课拓展到与之相关的各方面内容。相信这次的参观实习经历能对同学们之后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帮助,成为宝贵的知识财富。

图为蔡安宁讲解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记者 户玲玲 摄

图为同学观看韩信简介。记者 户玲玲 摄

图为同学参观苏北灌溉总渠。记者 徐海英 摄

图为蔡安宁讲解。记者 魏志飞 摄

图为牛赟讲解。记者 魏志飞 摄

图为1903班合照。记者 户玲玲 摄